ADVERTISEMENT

大马新闻

特朗普封杀哈佛留学生,背后的原因惊人

May 23, 2025

Featured-Image

📌事件概览

2025年5月22日,美国国土安全部突然宣布,撤销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这一决定意味着,自2025-2026学年起,哈佛大学将不得招收任何持F类(学生签证)或J类(交流访问签证)身份的外国学生

此外,现有的国际学生若不尽快转学,将面临失去合法身份的风险。此举震惊教育界,哈佛大学对此强烈反对。



🛑官方给出的说法

美国国土安全部长克里斯蒂·诺姆在致函哈佛大学的信中称:

“哈佛多次违反联邦法律,因此不再配拥有招收国际学生的特权。”

她强调,这项决定旨在向全美高校发出警告,未来可能还将有其他学校面临类似审查。



ADVERTISEMENT

💰资助被冻结、施压改革、反击诉讼

此次禁令并非孤立事件。早在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便因哈佛拒绝配合其改革要求,冻结了该校22亿美元的拨款及6000万美元合同款项,并威胁取消其免税地位。

哈佛大学于4月21日正式提起诉讼,指控政府干涉学术自由、滥用行政手段影响大学政策。随后,校长艾伦·加伯宣布将于2026财年主动减薪25%,以缓解财政冲击。


-------------------------------------------------------------------------

📌美国驱赶留学生的真正原因


✅一、国家安全是最常被引用的理由

尤其针对某些国家的留学生(如中国、伊朗、俄罗斯),美国情报系统和国安部门担心:

  • 技术转移风险:某些国际学生涉及高科技、人工智能、生物工程、量子研究等领域,可能成为“科技间谍”。
  • 军民融合顾虑:担心部分留学生来自军事背景院校或为国防机构“服务”。
  • 意识形态渗透:害怕在学术领域产生对美国价值观的挑战。

然而,这些理由往往缺乏明确证据支持,更多是出于“防范性策略”与“对抗思维”。



✅二、教育成为中美竞争“新战场”

随着中美关系全面恶化,教育交流也成为博弈前线。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留学生成为政治工具,用于施压对手、展示强硬姿态。

美国一些保守派政客主张:

  • 遏制对手的科研能力,尤其是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科技等领域
  • 减少对外国人才的“依赖”
  • 通过教育限制削弱他国的“软实力影响”

哈佛、耶鲁等高校被认为与“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密切相关,因此当它们拒绝配合政府某些政策时,便成为“整肃对象”。



✅三、迁怒国际学生转移选民视线

在某些选举年,国际学生成为“替罪羊”,以便政客向选民展示‘强硬立场’。尤其当:

  • 美国经济低迷
  • 就业压力加剧
  • 社会对外国人不满情绪上升

这种情绪被某些势力利用,将“国际学生抢工作”、“挤压资源”作为借口,鼓动限制措施,从而在民粹选民中获取支持。



ADVERTISEMENT

✅四、经济考量:既想要学费,又怕对本地生不公

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严重依赖国际学生:

  • 留学生每年为美国带来超过400亿美元收入
  • 一些名校中,国际学生占比高达25%甚至更多
  • 他们大多支付全额学费,不依赖助学金

然而,这种“金主式留学”也引起了本地家庭的不满:“为何我们交不起学费,名校却优先录取外国人?”

于是,政府一方面收钱,一方面设限,在“政治正确”与“经济利益”之间左右横跳。



✅五、信息控制与意识形态警觉上升

在社交媒体、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美国开始担心境内的“思想多元”被他国势力利用。国际学生组织的活动,跨国学生会,以及他们在校园中的发声,引起部分保守派警觉。

--------------------------------------------------------------------

留学生不只是学生,而是全球力量的焦点角色

国际学生既是知识传播的桥梁,也是全球化时代的重要一环。当他们被政策所“驱逐”,实际上也代表着:

世界多边合作被打破、学术自由遭到削弱、人类共同利益受挫。

这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世界格局之争。

Share via

ADVERTISEMENT

We use cookies

We use cookies to ensure you get the best experience on our website.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how we use cookies, please see our cookie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