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大马新闻

尽管美中关税下调至30%,中国商人依然出奇招避税

May 21, 2025

Featured-Image

尽管美国近期将对中国产品的关税下调至约30%,但部分中国出口商仍持续以极具创意的手段规避缴税

根据《CNBC》报道,部分商人不仅通过低报货值来减少关税,还通过在美国注册空壳公司,在收货后立即“倒闭”的方式,成功逃避关税责任。



🕳️“轮回式逃税”手法引起美国当局警觉

这种被称为“轮回式诈骗模式”的手法,已经引起美国海关与司法部门的高度关注。出口商以“含税送货(DDP)”形式向美国客户承诺承担全部关税费用,实则通过低报价格、误导品类等方式让关税账面数字大幅缩水。



ADVERTISEMENT

🏢 空壳公司5步运作流程曝光

  1. 注册公司:在美国注册一间有限责任公司(LLC)作为“进口人”,多数使用假地址或虚构资料,注册成本仅数百美元。
  2. 购买报关保证金:按规定需缴纳约5万美元的Customs Bond(关税保证金)以供未来万一补税之用。
  3. 报关欺诈:提交报关时,有意低报货物价值误报商品种类,使应缴关税大幅减少。
  4. 货到后赖账:如美方发现补税问题,空壳公司选择不回应、不缴费,让保证金被自动没收。
  5. 公司“倒闭”重开:公司随后关闭邮箱、电话、网站,注销法人,再用新名字重新注册公司,继续操作,形成“轮回”。


📉逃税“连锁效应”:美企被拖下水,守法者吃亏

一些美国公司为压低采购成本,愿意配合这类“税前报价”的交易。

但专家提醒,即使买方不知情,只要卷入这类逃税模式,也可能违反**《虚假申报法》(False Claims Act),面临补税、罚款甚至刑责**。



ADVERTISEMENT

🛂美国执法趋严,2023年估损高达1300亿美元

面对层出不穷的逃税手法,美国海关目前采取抽查制,部分货柜可逃过检查。
有专家估计,2023年因逃避关税行为造成的税收损失高达1300亿美元(约5590亿令吉)

近日,美国司法部已将打击关税欺诈列为重点执法方向,预计将展开更多调查与起诉行动。



⚠️合法企业直呼“吃亏”,呼吁政府强化监管

美国不少守法商户表示,正面临高达55%的进口关税,但逃税竞争者却能低价倾销商品,导致正规企业利润空间严重被压缩,形成不公平竞争压力

Share via

ADVERTISEMENT

We use cookies

We use cookies to ensure you get the best experience on our website.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how we use cookies, please see our cookie policy.